【新聞稿】民思政策研究所發布經濟韌性指數 新加坡居首香港第二

【新聞稿】

20251028

民思政策研究所發布經濟韌性指數 新加坡居首香港第二

民思政策研究所一項最新研究評估了五個主要亞洲經濟體在面對美國自20254月起對全球加徵關稅措施後的經濟抵禦能力,並公布了「經濟韌性指數」排名。結果顯示,新加坡以「卓越」的抗壓能力位居榜首,香港緊隨其後,獲評為「強勁」,中國內地、日本及南韓則同屬「中等」抗壓級別。

該指數通過八項等權重指標進行綜合評量,包括貿易進出口表現、外匯儲備、公共債務、銀行體系穩定性、私人債務槓桿、經濟與物價穩定、金融制度誠信,以及免受美國關稅衝擊的獨立能力。最終排名依總分高低落定:新加坡(4.75分)、香港(4.13分)、中國內地(3.63分)、日本(2.75分)及南韓(2.63分)。

 

香港憑藉三大支柱穩守強勁評級

民思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達明在研究發佈會上指出,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香港在關稅衝擊下展現了顯著的韌性,其經濟韌性指數對比2023-24年情況,仍維持約80%的宏觀經濟韌性,對應「強勁抗壓力」的評級。此韌性主要源於三大支柱:貿易逐步轉向亞洲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使出口活動持續活躍;充裕的外匯儲備及嚴謹的聯繫匯率制度,成為維護國際信譽的基石;以及嚴格的金融監管與充裕的銀根流動性,有效隔離了銀行體系風險

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憑藉其出口市場與貨品種類的多元化,以及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RCEP成員的緊密合作,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風險。其清晰、連貫的政策信息,更是穩定投資信心的關鍵。

 

各經濟體抗壓模式與挑戰各異

研究亦深入分析了其他經濟體的表現。中國內地展現了強大的外部衝擊吸收能力,其龐大的外匯儲備、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國有銀行的定向支持,以及巨大的內部市場,共同構成了堅實的緩衝。此外,中國透過貿易多元化、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及全球南方的關係,並深化中俄戰略合作,成功開拓了替代市場,增強了地緣經濟韌性。

日本則受益於其資本充裕且治理穩健的銀行體系,以及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而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使其能透過匯率調整吸收部分外部衝擊。南韓雖擁有先進製造業和浮動匯率制的優勢,但美國關稅仍導致其出口企業利潤受壓,加之家庭負債率高,使其對全球利率周期更為敏感。

 

聚焦市場多元化與金融自主

針對未來可能進一步升級的關稅戰,研究提出多項政策建議。核心在於「深化開拓非美國市場」,例如擴展東盟、中東市場,並建立可追溯的再出口服務體系。同時,應「增強金融自主」,擴大非美元結算與人民幣的使用,並強化貨幣互換協議。此外,政府需在全球經濟不穩定時提供定向信貸擔保等自動穩定機制,協助中小企業應對短期衝擊,並加速數位化貿易與智慧港口的建設,以提升效率並減少合規摩擦。

民思政策研究所所長湯家驊總結,香港與中國内地在首輪關稅衝擊中憑藉靈活性、政策信譽與市場多元化策略,展現了堅韌的抗壓能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持續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擴展貿易結算貨幣選項,並加速制度性改革,將是鞏固韌性、以最小代價吸收外部衝擊的關鍵所在。最後,湯家驊指出,事實已證明貿易關稅戰雖令美國對外造成三分傷害,卻也自損七分。當西方世界歷經半世紀所建立的互惠互利自由貿易秩序遭到顛覆,國際間的合縱連橫遂有更大施展空間,或許這正是全球秩序重整的契機。

 

 

合照:民思政策研究所所長湯家驊(左)及首席研究員張達明(右)

注:報告全文,請參閲:https://podresearch.hk/occasional-papers

頂部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