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驊:右翼政治

上星期美國極右保守派之年輕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成為國際大新聞。柯克是特朗普極具影響力的支持者,特別在網上對年輕人之號召力,實是令人吃驚。他的播客(podcast)曾經創10 個月內下載高達1.2 億次之紀錄;他在其他網上社交媒體追蹤者更是每個帳戶均以近千萬計;單是抖音(TikTok)便從他身亡前之730 萬跳升至900 多萬名追蹤者。

 

柯克代表的極右保守主義之崛起並非偶然,也不局限於美國。簡單而言,一些民主平等、自由開放制度久而久之無可避免地令一些「外來人」,或一些少數群體得到之前沒有的社會地位和機會,間接地威脅着一些傳統社會既得利益者。移民政策、平權運動等在自由開放的社會氣氛下正侵蝕着傳統國民的地位和個人利益。極右主義便成為對某些人而言的一線曙光。特朗普亦因此成為美國的救世主。

 

極右主義並非一種政治意識形態;而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優越感和站立於道德高地的個人信念。一種普遍的傾向是視自由派為「邪惡」的,對社會具「破壞性」的。右翼主義正直接威脅着自由主義(Liberalism),甚至傳統民主價值觀(Democratic values)。不要以為極右主義只會在民主體制下產生,事實是每一個社會也有這股力量,特區亦然。當右翼思想轉變為一股排他力量的時候,便會直接威脅社會穩定。2019 年動亂以後,物極必反,右翼思想抬頭是頗為自然的趨勢;我們要小心搗亂者,但也要同時小心安撫和開解排他者。


湯家驊

民思政策研究所所長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