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驊:年輕人的未來
編輯版 載於《明報》 法政隨筆
受邀請出席一個有百多名中學同學參與的《基本法》分享會。發言後,一位女同學舉手發問:「你如何看我們的未來?我們要做些什麼才可確保『一國兩制』成功?」同學的發問令我深感欣慰;欣慰的是年輕人關心未來是一件好事,她明白未來與「一國兩制」成功落實息息相關,更突顯她能正確掌握特區未來的關鍵。
這問題聽似簡單,但實在不易答。經過2019 年的浩劫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向前看?或許我們應先探古尋源,問問為什麼有「一國兩制」?答案很簡單,國家希望保存我們的歷史背景,藉此發揮更有利於國家的功能。
儘管美國蠻不講理地說特區只是「另一中國城市」,我們與內地城市的差別正是我們成功之處。我們的本地文化比較接近西方社會;我們的法治和管治文化比較容易被西方社會接受;我們的語言能力在過去令我們與西方社會更銜接、更暢通、更能取得國際投資者的信心。這些均是我們更能成為國家對外主要窗口的條件;這便是我們的獨特優勢。
有朋友提醒我說,在進一步融入國家大局過程中,要小心這些獨特優勢被掩沒;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我們的語言能力。英文暫時仍是國際商業語言,說不好,如何與外界溝通?如何化解西方對特區、對國家的誤解?我們要說好香港故事,但是說給誰聽?說給國家聽,還是說給國際伙伴聽?要說給國際伙伴聽,便要懂得國際語言。
「一國兩制」的成功不可能是一小撮人的事,或從政者的事,而是每個人的事,特別是年輕人的事。毫無疑問,你們的未來便是香港未來,你們的故事便是香港故事。

